三十天,让高考成为一次“练习”
新希望学校教学顾问 常玉玺
“五一”过后,离高考大约只有三十天的时间。大多数学校安排的二轮专题复习已经结束,将要进入以模拟训练为主的第三轮复习。
这个时候,学生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发现自己不会的比原来还多。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实际上,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这个时候很多学生进入了“高原期”。因为一轮复习以单元过关为主,二轮复习以专题讲座为主,目的都是全面复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所以,一、二轮复习结束,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总量达到了最大值,知识不再有大的增加。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像个圆,没有掌握的知识是这个圆的外围。这个圆越大,它所接触到的外围就越大。也就是说,正因为会的多了,才会觉得不会的更多了。
既然知识不再有大的增加,那接下来的三十天能干什么呢?
一般人只知道高考成绩取决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上在掌握的知识确定以后,应试能力的高低才是最终分数的决定因素。应试能力的高低就是在正式考试时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准确反映在试卷上,所答的试卷能否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最终获得相应满意的分数。人们常说的考得好,实际就指考场发挥出色,而发挥好的原因是应试能力强。
由此可见,一、二轮复习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知识,考前模拟训练就是提高应试能力。人们常说,如果高考和平时练习一样,我可能发挥的更好。这句话很有道理,让高考成为一次“练习”,是每位老师和每个考生追求的最高应试境界。但是,要让高考成为“练习”,唯一的办法是把每一次的练习当成“高考”。
第三轮复习的模拟训练就是军事上的实弹演习,要真刀真枪才能练出真本事。总体来说,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认为除了最后的分数没有用于真正的录取以外,一切均需按照正规高考来练习。
首先,是时间的安排。每一科模拟训练的时间要与高考要求相同,不能随意延长或缩短。不但总的答题时间要正规,而且要有涂卡、填写相关信息的时间,更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去检查。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好多人认为毕竟是练习,下课后涂卡也没有什么,或者用检查的时间去试图多做一个题。从学校来说,最好把模拟训练时间都按高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去对应安排。
第二,是考生的行为训练。比如,高考时不允许中途上厕所,那么在平时训练时就要遵守。高考时不允许带入非规定的考试用品,那么在模拟训练时就不要习惯于使用胶带纸等非规定用品。高考时要求用正规作图工具,那么在模拟训练时就要有意识地使用正规作图工具规范作图。另外不与别人研究答案,不随意翻看资料等更是考试的基本要求。
第三,是答题的规范问题。首先是书写的规范:一要将答案书写在要求的位置上;二要用规范的符号、文字;三要规范答题的字体大小;四要用高考时准备使用的同类型笔去练习,以避免平时用笔与高考时的不统一。其次是格式的规范:描述性题目一定要按分值分点作答,层次分明;作文要至少5个自然段,力避全文不分段。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容的规范:要用学科语言做答,要用常规解法,要用通式通例。总之,要用规范的答案赢得阅卷老师的认可,争取所答题目获得满分。
第四,要习惯于主动放弃。规范的答题追求的是某个题目要得满分,但绝不能追求全卷得满分。要主动放弃无法得分的、不容易得分的题目,留下充足的时间去答好自己会答的。一定要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有意地训练自己去主动放弃。因为从懂得放弃到习惯放弃需要痛苦的磨炼。
第五,一定要仔细检查。好多学生平时从不去检查,认为与其浪费时间去检查,不如去思考没有做出来的题目。每次考试结束,总有一些低级错误出现,只不过往往用“粗心、不小心、没看清”等借口为自己开脱。实际上,每个考生在考场上不但不会粗心,反而会加倍地小心仔细。所犯的错误也是“小小心心,仔仔细细”犯下的错误。只不过因为平时没有养成好习惯,在考场上不能真正地小心仔细起来。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去检查,当检查结束后如有空余时间再去作答。一般来说要在考试结束前20分钟停止答卷去检查。当然一定要清楚,检查只是避免低级错误,决不是随意修改。所谓低级错误是指明显的书写错误,如A写成B,加号抄成减号,“左”看成“右”等。
第六,对照答案估分。因为我省是高考后成绩公布前填报志愿,因此正确的估分就很关键。模拟训练一般都有比较正规的答案,所以建议学校每次模拟训练结束都要及时给学生印发答案。学生要对照答案认真估分,最后与真正的得分比较。逐步训练自己准确估分的能力,为准确填报志愿做好准备。平时不认真训练估分,到时的估分肯定会差距很大,这对填报志愿以至最后的录取都影响很大。
科学家研究证实,三周以上坚持做一件事情,才能养成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动化”。
虽然,在高三复习中每月都有月考,但并不能养成适应考试的习惯。因为每次都隔开大约一个月时间,起不到强化训练的效果。而第三轮复习中的模拟训练,是在大约四周的时间里每周都要进行两到三次的正规模拟训练。因此,这是养成良好应试习惯的大好时机,也是这一轮复习最重要的目的。
当然,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应试习惯,除了学生本人的努力之外,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也很重要。老师和家长就是要把学生该做的事情转化成想做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习惯,最后转化为不能不做的事。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老师讲解知识应该退居其次,最重要的是监督、提醒、纠正。休息天学生回家,家长就要监督在家中做练习的规范化,不做可以,要做就要规范。
三十天不长,但对于养成规范化的应考习惯是足够的。只要学生努力,师长配合,经过这段时间的强化训练,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只要把每次模拟训练当做“高考”,在真正的高考来临时每位学生都能够像做一次“练习”一样应付自如,将自己的所学充分发挥,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